來源:金融界網站 時間:2022-03-29 17:38:21
剛剛,小米又攤上大事了!
市場有傳言監管層對“當前科創板、創業板在審涉及小米產業鏈的項目做了排查,涉小米產業鏈IPO政策受限”。
對此,證監會回應稱,我會關注到部分自媒體有關小米代表的產業鏈IPO政策有重大變化的文章。對此,我們明確表示我會未對小米產業鏈相關企業出臺IPO限制性政策,也未開展專項排查。我會堅持市場化、法治化方向,依法依規開展發行上市審核注冊工作,依法公平對待各類企業,確保政策預期穩定。希望市場各方不信謠、不傳謠,共同營造和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。
隨后,上交所和深交所官微轉發了證監會的辟謠。
究竟是何事驚動證監會盤中辟謠,這要從一則謠言說起。公眾號“國際投行研究報告”發布了一側題為《打擊雷軍系無序資本!交易所專項安排排查小米產業鏈公司:投資300多家……》
目前這篇文章已經無法查看。
在證監會發文前的幾分鐘,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發布聲明,聲明表示“發現有自媒體針對我司生態鏈及相關投資業務發布了大量歪曲捏造、毫無根據的不實謠言。經查,該自媒體背后操作者長期對我司持續進行造謠抹黑,誤導公眾對我司的認知,損壞我司形象。在此之前。我司已對其提起訴訟,將于近期開庭審理。對于這類惡意造謠,刻意曲解的抹黑攻擊行為,我們將堅決訴訟到底,用法律武器維護我司合法權益?!?/P>
值得質疑的注意的是,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罕見現身評論區并轉發了該則聲明。
29日,小米集團股價低開后一路下探,一度下跌近8%,在辟謠聲明發布后,小米股價直線拉升從13.64港元/股直線拉升,截至收盤,小米下跌2.49%,報14.12港元/股。公司市值瞬間暴漲120億港元。
雷軍此前被指進軍私募! 回應:報道存在誤讀
2021年12月13日,小米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,機構類型是私募股權、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,目前公司有2名全職員工。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記,意味著未來小米私募股權基金未來可以發行私募基金產品,面向高凈值客戶或機構投資人募集資金,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等。
公開信息顯示,這家新私募的注冊資本達到11個億,實繳資本為2.775億元,股東是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,全資100%控股,穿透股權結構,背后的實際控制人是雷軍。
對此,小米公司發言人發布消息稱,發現網絡有“雷軍進軍私募”報道,其中存在誤讀。相關傳言中提及的“小米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”,實為小米產業基金的配套管理公司,并非另行籌劃新基金業務。
最近小米動作不斷,一遍百億回購,一遍股權激勵。
3月24日,小米集團宣布,將向4931位員工授予約1.749億股小米股票。按照3月23日價格,小米股價報收于14.78港元,據此計算,此次獎勵股票的總價值約為25.85億港元,4931位員工每人均可獲得約52萬港元(折合約42萬元人民幣),激勵的對象主要包括小米“創業者計劃”第二期入選員工以及其他優秀員工。這是小米集團上市以來針對員工的最大一次激勵行動。
3月22日,小米集團發布2021年四季度和全年財報,財報顯示,小米集團2021年總收入達到人民幣3,283億元,同比增長33.5%;經調整凈利潤達到人民幣220億元,同比增長69.5%。小米同時發布了股份回購計劃公告。小米集團表示,董事會正式決議行使股份購回授權,以不定期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于公開市場購回股份。公司會在符合上市規則的情況下進行購回股份。
小米集團公告稱,2021年全年智能手機收入達到人民幣2,089億元,同比增長37.2%;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.9億臺,同比增長30%。2021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,市占率為14.1%。
令人關注的造車進展,小米集團公告中表示,2021年3月宣布造車計劃以來,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超預期。截至目前,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,000人,未來將繼續在自動駕駛、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拓展研發;保持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。
據此前小米宣布,小米汽車業務首期投資100億,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,公司由雷軍擔任CEO,核心成員包括王翔、盧偉冰、劉德、洪鋒、李肖爽等。
標簽:
一人操縱200多個他人攝像頭 你的“電子眼”可能變成了別人的“偷窺神器”!
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將受重罰 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最高可判刑7年
相機、鏡頭、電影機等30多件攝影器材被盜 嫌疑男子半月內行竊18次!
南極洲最大冰川——思韋茨冰川正在逐漸融化 或將在未來三年后完全崩塌